1946年,正值解放战争初期,6000名解放军在冶溪镇被3万国民党军团团围住。
然而就在敌我双方准备拼死一战的时候,一夜之间6000多名解放军却突然消失,前一晚还在视死如归的战士们,居然顺利突破了国民党的包围圈。
那么,究竟是谁在背后推动这件事呢?
解放军
弃车保帅,陷入围困
全民抗战胜利之后,日寇被尽数赶出华夏大地,此时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解决外患的喜悦中。
然而内战却又席卷了每一寸土地,蒋介石的野心日渐庞大,国民党的财力、实力都在支撑他的野心。
以此为支撑,他对中原地区派出了30万人的精锐部队,在他的认知里。这只军队足以为他清除自己野心的绊脚石。
国军进犯解放区
相比较于国民党的万大军,在中原地区驻守的解放军,也不过堪堪6万人之数。
更别提此时军队正是养精蓄锐之时,这显然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,在激烈的商讨后,解放军决定要用最少的损失,保住最大的利益。
决定弃车保帅,让大部队冲出突围,可是每一个解放军,都是无比可贵的。
谁来转移敌军的目光是一个艰难的抉择,正当大火头痛之时,独立第二旅旅长吴诚忠站了出来。
吴诚忠
他愿意带着6000名解放军,来迷惑敌方的判断,吸引火力,来为大部队拖延时间。
不出所料,在旅长的带领下,6000名战士成功掩护大部队,为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
然而他们刚到冶溪镇,就落在了敌军的包围圈里,军备不如国民党的精妙,甚至人数都仅有对方的五分之一。
这场仗必然是艰苦的,是有牺牲的,然而战士们没有放弃,每个人都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。
解放战争
同时旅长吴诚忠也在思考,这仗究竟怎么打,才能将损失和牺牲降到最少。
他让战士们原地休息养精蓄锐,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,同时将队里的文件资料一把火销毁。
如此一来,就算他们真的全部牺牲,那么组织的秘密也不会泄露出去。
此时的敌军认为,无论是军备力量还是战士数量的差距,都有巨大的悬殊,这只仅仅6000人的军队,此时无论做什么都是在做困兽之斗罢了。
指挥作战
他们甚至不想浪费一发子弹,不主动发起进攻,而是静静等待他们包围圈里的军队投降。
第二天就是决战,旅长吴诚忠眉头的愁云始终不曾散去,看着眼前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。
他们一同击退了日寇,他们无一不是张扬鲜活的生命,难道真要在这冶溪镇,死在自己国家的人手里吗。
此时当地的地主走到吴诚忠身边,淡定地同他说:“我一人便可退敌,将军且听我一言。”
解放军
这时深陷困顿的解放军哪怕有一丝希望也会紧紧抓住,吴诚忠也只能相信这位不起眼的老伯一把。
清晨的太阳照常升起,敌军准备快速结束任务的时候,突然发现这6000人的军队居然凭空消失。
他们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的包围圈无懈可击,这些人到底是怎么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消失的。
中原突围的将领
一方地主,一生传奇
在吴诚忠带着军队走进冶溪镇时,地主胡之杰就第一时间将他们安顿好,看着即将奔赴战场的解放军,他走到吴诚忠身边细细询问。
“这明天的决战,准备得还充分吗,有什么能帮的我一定竭尽全力。”
“这仗不好打啊,我们与敌军相差太多,只能说是拼死一战,能杀就杀,不辜负身上的军装罢了。”
胡之杰听到后也是慌乱一瞬,紧接着问道敌军的情况。
国民党军
“包围圈都是国民党72师杨文瑔的人,他们不仅装备精良,人数更是我们的五倍之多啊。”
听到这里,胡之杰突然轻笑道:“吴旅长啊,这下您可把心放在肚子里吧,我有办法,让你们在这包围圈里全身而退!”
能有一部分人冲出包围圈就已经是极大的成功了,如若真如这位山野军师的话所说,那可真是奇迹。
解放军
旅长决定听他一言,但也不抱很大希望,依旧让战士们准备战斗。
没想到,在夜幕的掩护下,胡之言真的将包围圈撕开一个小口。
6000名解放军,就这样没费一枪一弹地走出了冶溪镇,这与他们的预期相比相差了太多。
吴诚忠也更加好奇,这位让他们无伤亡地走出包围圈的军师,到底是何许人也。
原来这不起眼的地主老伯,竟然是一点不普通,在我们的印象中,地主这个词
地主
从来都是和剥削,刻薄,压榨,这类词汇挂钩。
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更是人人喊打,斗地主的行动更是让被压迫许久的农民发泄了心中的恶气。
然而胡之杰这位地主,却是做到了人人爱戴,那么胡之杰为何能受到人们的拥戴
又为何能有如此大的本事,帮助解放军撕开包围圈的呢。
让我们一起来拨开这位山野军师神秘的面纱。
出身于书香世家的胡之杰,依赖家里的财富,四岁起便能在私塾读书。
他拥有博爱的思想,成年后自己建立私塾,就为能将文化传播进身边的群众之中。
然而他本该平静闲适的一生,被枪炮声击碎。
随着日寇的铁蹄踏入我国领土,看着硝烟满地的祖国,看着无数被坑杀的同胞,为国而战的种子在胡之言的心中疯狂扎根,肆意生长。
他毅然决然加入川军,杀日寇,为国战!
川军抗日
草芥人命的年代,别说识字,许多人在训练中的口号都听得云里雾里。
受过良好教育的胡之杰,很快就斩头露角,不仅是他的脑内的学识,更因为他有勇有谋。
很快他的智勇双全,令他走上了更高的位置,任职川师第一师长的位置。
在他的领导下,他的队伍骁勇善战,令日军蒙受巨大的损失,铁血之师的名号更是令日军闻风丧胆。
蒋介石
然而在日军投降后,蒋介石的野心日渐显露,得到蒋介石重用的部下,无非就是那么三种。
要么是蒋宋孔陈这种有关系、有人脉的人,要么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,要么就是蒋介石浙江老家的乡党。
胡之杰刚好和这些都不沾边,于是蒋介石自然而然选择不断架空他,削弱他的军队势力,将他束之高阁闲置起来。
教书先生
而此时的胡之杰,虽然坐上了国民党第七十二师师长的高位,却目睹蒋介石为了个人利益,伤害中华民族利益,甚至不惜和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寇合作。
种种行为,令心怀家国的胡之杰,对国民党心灰意冷,最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。
回到老家后,胡之杰重操旧业,成为一名教书先生,这时的他不仅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,更重要的是领导当地的青年,促使他们追寻先进思想,打破旧社会的禁锢。
农民
凭借着手上的积蓄,胡之言在冶溪镇购置了许多产业,成为了一方地主。
成为地主后,他对待农民的态度,与其他地主的刻板印象不同。
战火里走出来的铁骨汉子,更知道百姓的不易和重要性,不仅不压榨和剥削,更是宽和以待。
在他解甲归田之后,更是对解放军的种种作为产生好感,从民众中来,到民众中去,这不正是符合他心中对于军人的定义吗。
解放军
因此他经常为身在前线的解放军战士提供物资,用这些物资帮助在前线的将士们解燃眉之急。
在帮助这被包围的6000解放军战士之前,他就这样一直默默地,做着自己的贡献。
在吴诚忠带着战士进入冶溪镇时,他更是慷慨将部队,第一时间接入自家大院,并在了解部队的困境后,帮助他们冲出了包围圈。
解放军
无名英雄,家国情怀
进入胡家大院的解放军战士,并没有埋头之顾着自己的修整,而是真心地感谢在这时局下还敢于将他们接纳的胡之言。
打扫整理,帮助百姓,和气宽和的作风,与完全不顾百姓,任军队为非作歹的国民党,在胡之言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与好感。
看着面对决战,哪怕预料到自己将会牺牲,也依然打算拼死一战的战士们,胡之言总想为这些仍然身处战争的兵娃子做些什么。
国民党军
在吴诚忠那了解到包围他们的人,正是国民党七十二师的人之后,胡之言心中立即有了自己的打算。
趁着夜色,胡之言直接来到国民党驻军的地方,胡之言曾是七十二师的师长,虽然现在的师长早已不是自己的部下,他的威名还是一直流传在七十二师中的每一名战士之中。
师长杨文瑔见到这位在七十二师的传奇老师长后,很是激动,然而胡之言开门见山希望杨文瑔能放二旅一命,这让杨文瑔犯了难。
师长杨文瑔
这剿灭任务,是上级派下来的死命令,如果婉拒了老师长,那便是将七十二师置于不义的地步。
若是答应了这要求,那他也会面临惩罚,甚至牵连整个七十二师。
曾在军营中摸爬滚打的胡之言,怎么会看不出对方的难处,开口道:“我理解你的难处,但是现在日寇都被我们赶出中国,共同对外才是对的,这外患解决了,身为同胞你们真的要互相残杀吗?手足相残,这可不是咱们铁血之师的作风。再说硬碰硬终究是两败俱伤,而且谁也不能保证今日的局势会不会反转,今日的情分,也是自己的一条退路不是。”
国民党军
听到这里杨文瑔已经有所松动,自己参军本就是为了赶出外敌,川军的贡献有目共睹,何其惨烈。
而现在国民党却要对解放军赶尽杀绝,对待这次的剿灭任务,他的内心也是极其拒绝的,奈何自己人微言轻又能有什么办法。
看着面前的老师长,他提出了自己的疑惑。“时局之下,我们已经包围了这支共军许多日子,这仗必打,若是作假,难保有心人向上报上去,这破势之箭,已在弦上啊!”
撤退
胡之言见他松口,立刻说道:“用不着作假,这众目睽睽下难以圆下这场,这东边的驻军稍作转移,有个突破口不就得了。”
这一办法属实两全其美,杨文瑔认为可行,立刻答应下来,下令让东边驻军转移出一个细微的缺口,不引起怀疑,又足够令解放军撤退。
就这样,胡之言用自己的办法,为二旅打开了一线生机。
生机乍现,瞒天过海
说服成功的胡之言没有停歇,直接回到二旅的驻地,告知了吴诚忠这个好消息。
原来准备背水一战的吴诚忠和战士们,猛地听到这个消息,心中升起猛烈的惊喜。
但是他们还是不相信,国民党在经过了几天的围追堵截后,能如此轻易地放过他们。
突围
但如果真的可以没有伤亡地走出去,这是每个人的愿望,毕竟没有人希望看到同胞手足互相残杀。
他们决定一睹前路,同胡之言一起前往约定中的包围缺口,即便抱着希望,吴诚忠没有放下警惕心理,将部队一分为二,让小股部队先进行侦查,确定没有敌人后,才派大部队连夜突围。
然而就在侦察部队神经紧绷的到达目的地后发现,居然真的没有敌人出现,这里连照例巡逻的人影都不见一个。
突围
战士们知道这是生存的机会,按照命令火速从缺口处退出包围圈。
旅长吴诚忠紧紧攥着胡之言的手,这救命之恩无以言表,胡之言表示:同为中国人无须两家话。
后来的吴诚忠数次想请这位山野军师出山,胡之言也没有同意,而是一直投身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当中。
陶峙岳
古人曾言,时势造英雄,但又有人提出是英雄造时势,或许英雄与时势是互相成就。
需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抗外敌之时,教书先生胡之言弃文从武,成为一代铁血战士,成就了一位位,在战火中为黎明而战的英勇人物。在历史长河中,如胡之言一样受到后人敬仰的,国民党将领也有许多。
时任国民党总司令的陶峙岳,曾率领十万国民党士兵发动了通电起义,为新疆的和平解放,做出了重大贡献,也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将领。
傅作义
解放战争时期的剿总司令傅作义,在1949年促成北京的和平解放,令无数北京城内的百姓免受生命的威胁,也使得百姓的财产的也保全。
正是这无数拥有家国情怀,有着新进思想,真正为了群众,为了自己报国情怀的无数战士们,使雄狮从沉睡中觉醒。
从不同的地方,因着同样的信仰,走向了同一个终点,让鲜艳的中国红永恒地飘在扬华夏大地的土地上。吾愿吾爱之青年,生于青春,我们更该拥护中华的文化信仰,去见证我们的国家蓬勃而伟大。
